可见光(Visiblelight)是人类可见的电磁波,其波长范围一般为360-400nm~760-830nm,电磁波谱又称可见光谱(Visiblespectrum),其频率范围为830-750THz~395-360THz。这个范围因人而异,有些人甚至可以看到310nm紫外光或11000nm近红外光。
光和可见光通常指的是相同的含义,但光也指红外光、紫外光,X光。
单波长可见光称为单色光,粉红色或洋红色等不饱和光由多个单色光组成。视力正常的人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可见光最敏感,位于光谱的绿光区域。
可见光穿透地球大气层的大气窗,这也是人眼能识别这个波段的原因之一。
1704年,牛顿提出牛顿色环,显示音符对应的颜色。
13世纪,罗杰·培根提出,彩虹的形成过程类似于透过玻璃或水晶的光。17世纪,牛顿发现棱镜可以分解和重组白光,并在光学作品中写下了这一发现。
早期对光谱的两种解释来自艾萨克·牛顿的光学和歌德的色彩学。牛顿首先在1671年的光学实验描述中使用了光谱这个词(代表拉丁语中的外观和图像)。牛顿观察到一束阳光从一个角度射入玻璃棱镜,部分反射,部分穿透玻璃,呈现不同的色带。牛顿假设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小颗粒组成的,这些不同的颜色在穿透物质时有不同的前进速度。红光的速度比紫光快,导致穿过棱镜后红光的偏差(折射)小于紫光,产生各种光谱。
牛顿将光谱分为红色、橙色、黄色、绿色、蓝色、靛蓝和紫色七种颜色。根据古希腊哲学家的想法,他选择了这七种颜色,并与音符、太阳系已知的七颗行星连接起来,每周7天。然而,人眼对靛蓝频率的敏感性实际上相对较差,一些具有正常颜色识别能力的人说,他们无法区分靛蓝和紫色。因此,一些专家,如艾萨克·阿西莫夫和其他人都建议靛蓝不应该被视为颜色,它只是蓝色和紫色的不同区间。有证据表明,牛顿提出的靛蓝不同于现代定义,蓝色是蓝色,靛蓝是蓝色。
在18世纪,歌德在他的色彩学中提到了光谱,歌德使用光谱来代表阴影。哥德声称连续光谱是一种复合现象,而牛顿则认为仅限可见光谱是一种单独的现象,哥德观察到了更广泛的部分,他发现没有光谱范围,如红色、黄色和蓝色边界是白色的,在边界区域会有色光重叠。在19世纪,由于红外和紫外线的发现,可见光谱的概念更加清晰。1802年,杨第一次测量了不同颜色可见光的波长。
人眼可见光的范围受大气层的影响。大气层对大多数电磁波辐射不透明,只有可见光波段和无线电通信波段等少数例外。许多其他生物可以看到的光波范围与人类不同。例如,一些昆虫,包括蜜蜂,可以看到紫外线波段,这对寻找花蜜非常有帮助。
光谱不能包含所有人眼和大脑都能识别的颜色,如棕色、粉色、紫色等,因为它们需要混合各种光波来调节红色的厚度。
可见光的波长可以穿透光学窗口,即可以穿透地球大气层而衰减较少的电磁波范围(蓝光散射严重于红光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)。人眼对可见光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定义方法(见CIE),然而,大气层的窗口是通过物理测量来定义的。可见光窗之所以被称为可见光窗,是因为它只覆盖了人眼可见光谱。接近红外线(NIR)窗户正好在人眼可见区外,中波长红外线(MWIR)和远红外线(LWIR,FIR)远离人眼可见区段。
可见光的主要自然光源是太阳,主要的人工光源是白炽物体(尤其是白炽灯)。它们发射的可见光谱是连续的。气体放电管也发射可见光,其光谱是分离的。通常使用各种气体放电管和滤光片作为单色光源。
众所周知,彩虹光谱包括所有单波长的可见光,即纯单色光。虽然是连续光谱,但相邻两种颜色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,但上述波长范围是常用的近似值。